哈彥庭查看門診大病病歷處方本。
“醫保政策讓我真正感受到幸福,心臟病手術順利做完,醫療費15萬余元,自己只花了2萬余元。”66歲的哈彥庭手拿大病診療本高興地說。
哈彥庭是銀川市興慶區博雅家園的居民,目前和兒子兒媳住在一起,沒有生活來源。2020年3月,他因心臟不適,在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心腦血管病醫院確診為心臟病后,連續進行了兩次心臟搭橋手術,共花費15萬余元。哈彥庭告訴記者,手術治療費用中,他自己個人只花了2萬余元,其他費用都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保、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進行了報銷。
為了鞏固治療效果,哈彥庭一直服用治療心臟病和高血壓的藥物,每個月購買藥物的花費就要1000余元,這1000多元藥費對于沒有收入的哈彥庭來說,就是一筆巨資。他詳細了解了醫保政策后,得知自己每個月通過城鄉居民基本醫保,吃藥的費用能報銷600多元。這個消息對于哈彥庭來說,無疑是一劑定心丸,醫保政策為他切實減輕了經濟負擔。
近年來,隨著我區醫保政策不斷完善,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減輕了參保居民的醫療費用負擔,大病保險制度也減輕了城鄉居民的大病負擔。同時,為了保障困難群眾基本醫療權益,醫療救助在助力脫貧攻堅、防止因病致貧、因病返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。
“現在的醫保政策就是好,我們農民看病也不再發愁了。”84歲的王連海是銀川市興慶區大新鎮塔橋二村村民。王連海不僅參加了城鄉居民養老保險,還參加了城鄉居民醫保,如今他每月能領到1000余元的養老金,生病了有醫療保障。王連海患有慢阻肺疾病,平時吃藥花銷費用也很多。“布地奈德福莫特羅吸入粉霧劑”是他的“必備藥”,每月王連海需要用掉兩瓶。“每瓶價格在300元左右,醫保政策能報銷一瓶,真是為我救了急。”王連海說。
據了解,2021年自治區醫保局通過持續完善醫保制度,全年基本醫保參保率穩定在95%以上,全年基金收入127.85億元,支出101.53億元,醫保待遇保障水平不斷提高,城鄉居民基本醫保人均財政補助凈增30元,達到580元/人。
“十四五”時期,寧夏將織密織牢多層次醫療保障制度體系,鞏固完善基本醫療保障制度,強化基本醫保、大病保險、醫療救助三重保障功能,將進一步提升城鄉醫療保障公共服務水平,為全區城鄉居民提供更多福祉。(記者 周 昕 文/圖)